老派却实力坚强的书店:新宿纪伊国屋

老派却实力坚强的书店:新宿纪伊国屋

质朴就是一种深度 - 新宿纪伊国屋书店

  • 藏书号称百万,比起书店更像是图书馆。
  • 近来旅游书区搬到地下美食街,恰好看完各地美食后,就能立刻走进一旁的餐厅满足口腹之欲。
  • 书店门口不是热门集合地点,我却喜欢约在这里,等人时看书。
  • 纵使装潢显得有些老旧,却也呼应了那些禁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书。
  • 书店的电梯竟然还有电梯小姐,也算是老书店所坚持的海派豪气。

 

文・摄影=张维中

新宿东口的纪伊国屋书店,可以说是我的日本原点。十几年前第一次来日本旅游时,从百万人潮攒动的新宿车站出站,在眼花撩乱的建筑与商家中,我的目光最先投注在两间店的招牌上。一间是几年前已经倒闭的SAKURA电器;另一间是在电器行对面,一整栋的纪伊国屋书店总店。那成为了我最初的东京印象。

之后每一年来东京旅行,不管投宿的旅馆位于何处,总是要到了纪伊国屋书店的新宿通上,才会升起一股人在东京的确切感。无论行程再怎么紧凑,一定会到书店里晃晃。当时的日文程度只能翻杂志看标题,文字书像是另一个世界。但只是绕在纪伊国屋的书架间,看着并触摸着一本本装帧精致的硬壳书,心底就是欢喜的。到底是职业病吧,我和同行的朋友,老是在书架中找寻喜欢的日本作家,甚至还有盘点查书的癖好。嗯,不错不错,村上春树的书很齐全嘛;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少了哪一本;吉田修一的新书摆放位置,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

总是好羡慕日本的书跟杂志都能做得那么漂亮,印刷得如此精准,而用的纸也好高级。那几年以旅人的身分逛纪伊国屋,这些书和杂志的封面也是我的旅行风景。小小的钦羡在心底孵化着,没想到有一天,我会来日本念设计学校,从一个旅人变成留学生,又成为在这里工作的居民。我私心地以为纪伊国屋矗立在原地,彷佛很有耐心地等着我,等我把日文努力学好(当然准备日检考试的书籍也都在这里买的)以后,去开启书封后的第一手世界。

 

让书成为书店的主角

纪伊国屋书店的创始店,正是在新宿东口本店的现址。1927年1月由田边茂一创业时,只是一栋两层楼的木造楼房。每层三十八坪,一楼是书店卖场,二楼则是做为艺廊使用。1945年书店在战火中付诸一炬,1947年重建,接着在1961年再次改建,便是如今所看到的这栋由建筑师前川国男所操刀设计的大楼。

1964年对老东京人来说,显然是不能忘记的一年。这一年东京举办奥运会;新干线正式通车;东京武道馆开馆;而地上九层、地下两层的纪伊国屋新宿总店大楼也选在这一年新装开幕。

五十年前出现一整栋大楼的书店,别说在日本,纵使放眼海外也属稀奇。法国哲学家尚.布希亚曾在这个年代到访过纪伊国屋书店。他曾对孕育出这样一栋书店大楼的地方是在东京,而非巴黎感到震惊。特别是新宿总店除了卖书以外,还设有音乐厅,推行各种文化活动,更让他钦羡。

事实上,纪伊国屋书店在新宿除了这间与我感情较深的东口总店之外,南口的高岛屋百货旁还有一间1996年开幕的南口店。两间店合计藏书高达二百廿万册,像一栋图书馆,号称没有买不到的书,数量称霸首都圈。

年近半百的大楼,如今看起来坦白说已略显疲态,比不上新宿西口摩天大楼下新开的Book First书店。但说也奇怪,每当我在西口装潢得漂亮的Book First时,常会因为书架前穿着打扮得十分潮流的人们而分心。可是来到纪伊国屋时,重心却自然地落在书和杂志上。去除多余的装饰和不相关的干扰,书籍在书店,本来就应该是主角。从里到外都过于质朴的纪伊国屋,跟时尚扯不上关系,但反而能让我有一种自在的专注感,当然更丝毫不影响其丰富藏书内的世界深度。

带日本朋友旅游台北时,偶尔会领他们去台北人自豪的大型书店逛逛。大部分的日本朋友,都会很客气地对台北人拥有一间前卫的店装和直至深夜仍营业的书店表示羡慕。唯有一次,随行的一位日本友人逛着逛着却忍不住露出怀疑困惑的表情。他忍俊不住地问:「这不是书店,是百货公司吧?」

我环顾了混杂在书堆之间的手机卖场、美食土产、家具杂货,只能解释,不靠这些的话,台湾的书店是撑不下去的。然而,百货公司已经太多了,我们确实不需要再多一间。那一晚,喜欢阅读中文书的日本友人,想买的几本不算太久远的书都缺书了,最后只能带着遗憾回日本。

然后,我想起新宿的纪伊国屋。如同日本其他书店的习惯一样,许多书籍上都插上小卡片,写下的是店员自己的读后感。书店是用心在卖书的,店员不只是顾来算帐的而已。想找一本书时,即使不问专业的店员,也可以用现场的查询机搜寻。书放在哪一层楼,哪一区的书柜,第几个书架上,全部详细地列印在纸上,于是,就像是拿着地图一样,按图索骥走进书的城堡,获取宝物。

 

在阅读之中窥见他人

新宿知名的集合点有很多,但名列前茅的榜单上,并不包括纪伊国屋书店。不过,当我约人在新宿东口见面时,很喜欢在纪伊国屋书店的大门口见。

已经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手机上,等人时就放过自己一马吧!把滑手机荧幕的时间,改用在翻阅几本杂志或看几页书。有时候,朋友已经先到了,走进书店找到了对方,偷偷瞄一下他正在看哪一本杂志或小说呢?倘若是才刚认识不久的朋友,阅读的品味也更能了解这个人的性格。

纪伊国屋书店的地下一楼是一条短短的餐厅街。这里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昭和年代氛围。有点像是车站里的餐厅,空间狭窄,几处店家甚至感到昏暗,但整体来说还算是干净的。我偶尔会一个人到这里用餐,因为几间合口味的餐厅与食堂都聚在这儿。西餐厅里有时会听到店家播放出爵士乐,我揣想这音乐是否流淌自1970年代呢?是不是村上春树会喜欢的曲子?

那时候还是大学生的村上春树,经常出没在这一带。他曾在距离纪伊国屋不远处的歌舞伎町内的一间餐厅值大夜班打工。在上班前他也许常会绕来书店逛逛。在《挪威的森林》跟《1Q84》里清楚写过主角常来到纪伊国屋书店。书店后面曾有间开在地下室的爵士酒吧DUG,那是《挪威的森林》里的主角渡边彻也是村上本人经常会去的地方。这间店在2006年结束营业,而现在在附近有另外一间名为New DUG的爵士酒吧,则是由原店主的儿子接手经营。

我猜想纪伊国屋书店的高层,大概也想过可能的话,想把这栋五十年的大楼再次改造成新潮的空间,好跟其他的新形态书店一争高下吧?但我仍希望无论如何别失去那股质朴感。因为总在那样的氛围中,我呼吸到一个读书人、写书人、卖书人,不应该忘记的,纯粹的本质气味。

 

●原刊登于自由时报副刊 2013-01-15

旅文精选カテゴリの最新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