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里的日本人世界

拉面里的日本人世界

文・图/张维中

 

拉面和牛丼与咖哩饭同称为日本国民美食,外国人甚至早已经将拉面与日本饮食文化画上了等号。虽然拉面最早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产品,经过日本人的改良和演化之后,才形成如今的独有样貌。例如,名古屋的拉面中有「台湾拉面」派系,但其实口味和做法和台湾没什么关系。

根据统计,日本人尤其是男性,平均一周起码会吃到一次以上拉面的机会。学生或单身男子族群则更为频繁。但是其实很多日本年轻人并不清楚,拉面的历史并不悠久。严格说起来,是从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广为流传的食物。

 

拉面的政治正确

 

在1958 年日清食品发明泡面(小鸡面)并将其称为拉面(チキンラーメン),让「拉面」称呼广为流传之前,拉面更常被叫做支那そば(战后改称中华そば)或南京そば。日文「そば」就是荞麦。现在的人说荞麦,都指的是荞麦面,不过在西日本,仍有部分地区会将拉面称为中华荞麦(中华そば)。

很多人对日本人吃面时会发出窸窣啜声代表好吃,都留下既定的印象。基本上日本人吃日式荞麦面时容易发出声音,但吃拉面时则不会。不过,这并非是绝对的说法。

喜欢吃面时发出声音的日本人,主张日本料理中有些饮食是强调「空气感」的。例如茶道和茶泡饭,他们认为在吸食的动作中,食材跟空气一起入口,因此嘴里发出声音很正常,代表享受之意。

此外,有人认为吃面时发出声音与否,跟日本禅宗文化有所关系。制定大和礼仪的小笠原流宗家,其嫡传的小笠原敬成斋女士认为,「安静的吃饭是日本饮食文化里的基本礼仪,因此吃面也不例外。」她从「传书」史料中佐证,饮食时宁静地专注于食物,是优雅的态度。但她同时也说并无明文规定,发出啜声就是无礼。总而言之,刻意发出声音显得矫情,但若是吃到忘我的情绪,自然而然的发出声音来,也不是件坏事。

不是好也并非不好,日本人暧昧的性格,原来也藏在一碗面里。至于大多数的日本人则普遍有个共识,那就是在自己的国家里吃面发出声音无所谓,但出了国就该克制。

 

拉面的好兄弟:煎饺和米饭

 

华人将面、饭和饺子(煎饺)各自视为主食,一餐当中鲜少一起食用。不过当你跟日本人提起拉面时,他们的脑海里除了会浮现拉面以外,还会有煎饺或米饭。

对日本人来说,煎饺是配菜。然而这配菜的水准可不能随便。因为拉面店煎饺的地位有如画龙点睛之妙,会替这间拉面店的加分。至于拉面好吃,煎饺搞砸了,虽然不影响面的本身,但总会带着遗憾。

有些食堂会直接把煎饺跟拉面配对成定食套餐。除了煎饺外,米饭也常跟拉面送作堆。白饭或者炒饭都可以。有此一说,拉面配饭最早是关东人的吃法,近年来才跨越地理的藩篱。男性吃一碗拉面不够饱足,于是配饭吃,遂成习惯。

拉面配饭,有个专有名词叫做「拉面饭」(ラーメンライス)。吃法因人而异。最普通的就是各自为政,面跟饭分开吃。但另外一种「拉面饭」的拥护者,则是在面条吃完后,将饭倒入汤汁变成「杂炊」(稀饭)来吃。而这其中有可细分出「热饭派」跟「冷饭派」。冷饭派认为,硬硬的冷饭倒进拉面汤中,口感很绝妙。

不过,这些都不比上和歌山县民。和歌山人吃拉面(实际上和歌山称拉面为中华荞麦)既不吃煎饺也不配饭。他们吃寿司跟水煮蛋。他们习惯是在等候拉面上桌之前,就会先吞掉一个「早寿司」(鲭寿司)同时开始剥蛋。至于蛋,则可以留着等拉面上桌时放进面里吃。这个根深蒂固的地方传统,甚至让和歌山县民以为,全日本都是这样吃拉面的。

 

社会性别意识的场域

 

过去因为日本的拉面店总是空间狭窄,店家常开在车站的高架桥下,又只设柜台座位,女性客人因此几乎从不踏足。即使想吃拉面,也不好意思进去。

这种男女分食的用餐环境,在日本默默的存在着,是很怪奇的意识形态。类似的还有牛丼店,大多也是男人才去。

近年来有拉面店开始希望吸引女性客层,故将店面装潢得比较舒适,同时设置非吧台的桌椅区,拉面店才开始见到愈来愈多的女性客人。要不然就像是「一兰」拉面那样,把位子隔成K书中心一样,谁也见不到谁。

一碗拉面,从一席吃面的空间到吃法,有如费工熬煮的汤汁。每一口多层次的口感,都散放着浓郁的大和文化。

 

(原刊载于SENSE杂志 拉面特集

编辑台カテゴリの最新記事